膨润土有斑脱岩、膨土岩、皂土等别称 ,每个名称都和其特性、发现历史相关 。
膨润土被称作斑脱岩 ,是由于1898年美国地质学家在怀俄明州斑脱(Benton)县首次发现这种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黏土岩 ,将其命名为“Bentonite” ,传入中国后音译为“斑脱岩” 。
膨润土叫膨土岩 ,是因为它遇水膨胀 。 其主要成分蒙脱石的晶体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构成 ,晶层间有可交换阳离子 。 遇水时 ,水分子进入晶层 ,晶层间距增大 ,膨润土体积可膨胀数倍甚至数十倍 。
膨润土被叫做皂土 ,原因是它与肥皂特性相似 。 膨润土中的蒙脱石有良好吸附性和润滑性 ,与水混合形成细腻滑腻物质 。 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清洁去污 ,可吸附去除污垢杂质 。
此外 ,蒙脱石晶体结构中八面体片的铝离子常被镁离子等替代 ,产生多余负电荷 ,由层间阳离子平衡 ,使膨润土具有阳离子交换性能 ,该性能与吸附性、膨胀性等特性相互关联 ,共同决定膨润土的多样用途 。
膨润土的这些别称从不同角度反映其特性、历史以及和人类生活的联系 。 随着科技发展 ,人们对膨润土认识不断深入 ,未来或许会因新发现和应用被赋予更多名称和含义 ,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价值 。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